
今年7月,中国公布了新世纪首份教育规划纲要,对将来十年教育改革和进步进行了全方位部署。“蓝图”既定之后,中国政府行动飞速。12月份,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方位启动,改革任务重点、区域和学校全部圈定。在“十二五”马上开启之际,中国“教改”已从“纸面”走向实质操作层面。
十大任务试点陆续公布
据介绍,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分为三个层面,即专项改革试点、重点范围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。
专项改革包含10大试点任务:基础教育有3项,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进步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进步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渠道;高等教育有3项,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、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规范;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、改变民办教育进步环境、完善教师管理规范和健全教育投入机制。
重点范围综合改革试点,包含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,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,探索政校分开、达成管办离别。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进步。统筹城乡、地区教育协调进步。统筹编制符合国家需要和当地实质的办学条件、教师编制、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。统筹办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、多途径筹集教育经费、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。
总的来看,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范围和重点环节,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区域时统筹考虑了东、中、西部的布局。
各地各校试水新方法
本次十大试点项目的最大特征是改革目的明确、政策手段具体。各区域各学校颁布的具体策略中闪光点频出,不少政策含金量非常高,触碰到教育根本问题,一颁布即吸引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。
其中,在“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法,建设现代大学规范”的试点策略中,北京大学等26所部属高校,提出将推进打造完善大学章程。
大学章程等于高校“宪法”,体现的是大学办学定位、思路、理念和进步策略。据悉,中国清末民初的京师大学堂和1949年前的国立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交通大学,都有各自章程。现在,国内只有吉林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等少数高校拥有章程。
北大校长周其凤此前曾表示,预计颁布的《北大章程》将明确北大使命、培养哪种学生等很多根本性问题。他说,章程涉及有关党委、教代会等方面规定,是一个学校的根本。
除此之外,在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”试点中,北京、上海、江苏和广东等省市提出打造“学分银行”规范,主张弹性学习、终身学习。试点策略对该规范的再一次明确,意味着“学分银行”规范将正式进入实质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