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

我们的孩子和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差在哪儿?如何解决?

   日期:2025-02-02     来源:www.abbvb.com    浏览:301    
文章简介:日前,中国年轻人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1863名父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68.8%的受访父母表示对孩子有非常高期待,57.7%的受访父母坦言会羡慕其他人家孩子出色。看来,如此做的父母,还不在少数。

日前,中国年轻人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1863名父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68.8%的受访父母表示对孩子有非常高期待,57.7%的受访父母坦言会羡慕其他人家孩子出色。看来,如此做的父母,还不在少数。

父母这样吹捧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,自己家里的孩子是如何想的呢?你想过没,大家到底应该向那些“其他人家的孩子们”学点什么呢?

羡慕其他人家的孩子

157.7%父母羡慕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

“有一个人,他十项全能,他什么都好,他,就是其他人家的孩子!”这是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《少年说》里,一个女生站上了高台后,面对着台下的同学老师父母,哽咽着大声对着自己母亲喊出的一番话。

而在日常,像这个小姑娘子如此被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困扰的孩子也不再少数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,57.7%的受访父母坦言会羡慕其他人家孩子出色。

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祁莫雨回忆,从高中开始,爸爸妈妈对她成绩的需要愈加高。虽然可以理解爸爸妈妈对我们的高期待,但她坦言并非非常喜欢,“有些时候她会跟我说其他人家的孩子如何,这让我非常不舒服,我感觉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,没有可比性”。
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感觉,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一些生活规划,但不可以简单地自己感觉什么好就强加在孩子身上。爸爸妈妈在孩子面临困难时要有信心、支持孩子,相信孩子必然会变得更好,如此的期待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
268.8%受访父母坦言对孩子有非常高期待

调查显示,68.8%的受访父母坦言对孩子有非常高期待。交互剖析发现,学历为专科的父母中,有72.9%的父母表示对孩子有非常高的期待,高于其他学历者。

陈祉妍教授觉得,爸爸妈妈对孩子抱有高期待,本身不是坏事。假如对孩子没什么期待甚至不管不问,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。积极的、正向的期待,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自信,有益于孩子努力并获得收获感。“但爸爸妈妈期待过高反映出来的问题,是没能准确知道自己孩子的特征,或者只不过从某个单一的维度来认识孩子,譬如成绩”。

说到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,不少网友表示, 这就是自己从小到大的“敌人”:

@烟花易冷:对比只能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,期望大人降低对比,多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。

@纸鸢:我不会拿我们的孩子和其他人家比的,没什么可比的。

@猫小姐的狮子座:我一直都是如此告诉我们的学生“不要和其他人比,和昨天的自己比,只须比昨天好那就是进步!”

但也有人,特别是一些父母说,这也是爸爸妈妈的一片苦心:

@寂寞沙洲冷:提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也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。

@ivy999:父母这么做也是为了勉励孩子,勉励办法有非常多种,这是其中的一种。

@乖乖长大:我从小也被这么教育过,我感觉这种办法让我非常有斗志,是正面的教育意义,所以,我也会用在孩子身上。

不要把期待变成对孩子的一种“伤害”

有教育专家觉得,适度的期待可以对孩子起到勉励用途,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自信,并使其通过努力获得收获感。但假如学会不好分寸,则非常可能事与愿违,对孩子导致伤害。

1过高的期待总是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重压

当父母在孩子们身边提到各种各样的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时,这类话即使没明确表达出父母的需要,但当孩子的心理进步到肯定阶段,他们已经能感觉到父母说话时的情绪与这类话背后的潜台词:这是父母对你的期待。

在这种话语暗示下,孩子会把不如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的过错归咎在我们的身上,把这类负面的情绪和父母的期待打成一个厚重的包袱背在身上。

假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背负着厚重的心理重压,这类重压会把孩子小小的自我压垮掉,进而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生理、心理发育。

2过高的期待或许会致使孩子自卑

当父母对孩子抱有些期待过高时,这类期待孩子假如一旦没办法达成,这就会为孩子们增添更多的失败体验。

假如孩子的失败体验过多,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“我不可以”、“我没办法成功”的自我认知,使得孩子在自我接纳上产生问题,进而紧急挫伤其自尊和自信心。

这种低自我认知一旦形成,非常或许会致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,限制孩子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达成。

3过高的期待或许会使孩子丧失主见

 在对孩子的教育中,使孩子形成完善的人格、独立的思想是尤为重要的。但假如在家庭教育中,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于严格,把自己期望全部施加在孩子身上,非常或许会使孩子丧失掉我们的想法,而完全根据父母的期待来规划我们的生活。

长期下去,孩子非常可能习惯于压抑个人的需要,为爸爸妈妈而活,进而渐渐失去主见,丧失生活的收获感。

要跟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学什么?

提到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,名校的学霸们、每年各地的高考考试状元们,应该是不少父母心中“其他人家孩子”的典型代表了。

中教君也曾对这类“其他人家的孩子们”进行过报道,也有媒体对2018年高考考试中出现的学霸们做过系列问卷调查,发现这类学霸身上都有一些相同的品质,中教君以为,这才是真的要让孩子们跟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学习的地方。

这类品质都是什么呢?

1周密、科学的规划能力

去年高考考试过后,澎湃新闻对在当年高考考试中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了调查,涵盖了19个省份的高考考试文理科高分考生。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有总结学习心得和教训的习惯,其中77.78%的学生更是常常进行学习规划。

好多孩子都面临如此的困惑,不了解啥事是应该先做的,任何事情是要后做的。这就致使看着忙忙碌碌了一天,看着仿佛非常充实,结果真的的收成却寥寥无几,反而是在做一些“无效的努力”。

细致周密的时间规划可以帮助孩子效果最好率地借助每一分钟,在去年高考考试中表现优秀的一名重庆考生表示,“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时刻提醒自己,什么时间段该干什么,只有抱有目的去学习,才能在完成后获得收获感”。

2对梦想最纯粹的热爱

每年清华大学的年度人物评选都备受关注,这类在清华校园里崭露头角的出色学生,无疑是父母眼中那些“其他人家的孩子们”。

2017年,清华学生狄迪介绍年度人物的演讲视频感动了无数人,视频里一张张自信的年轻面庞、一个个播撒着汗水的日日夜夜、一份份成绩斐然的成绩单,向世人宣告者热爱的力量。

万蕊雪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。2016年新年,万蕊雪的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里24小时连轴转,而她自己则负责晚上10点到凌晨6点的夜班。每熬夜一宿,她需要完成两千步操作,她不舍弃实验室里的每一分钟,甚至会为了睡着10分钟而痛心疾首。

由于热爱,她勇往直前;由于热爱,她充满了无所畏惧的力量。

唯有热爱能叫人披荆斩棘一路前行,唯有热爱能给人打败困难的力量。

每个孩子都要保有最纯粹的热爱,可以沿着我们的梦想,就算平凡也充满着光芒和力量。

3丰富多彩的业余喜好

不少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,会感觉只须学习成绩出色就足够了,忽视了业余喜好的培养。甚至感觉业余喜好是在耽误时间,对孩子的成长没帮助。

然而适合的业余喜好培养能够帮助促进孩子的全方位进步,提高全方位的综合素养。澎湃新闻的调查发现,学霸们在日常也是兴趣广泛,文学、古琴、品茶、篆刻、电影、音乐、游戏、运动等范围都各有涉猎;而其中看书是他们的最大喜好,甚至,有7位考生说追过星,但他们的偶像中,作家、体育明星、科学家、企业家、艺术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。

譬如,广西文科考生周君柔是作家8月长安的书迷,到了高中三年级,为了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,周君柔有意识地控制了自己看课外书的数目,只留了一本简短散文集《时间的女儿》在手边。“虽然书不会带给我什么学习技巧,但我就是喜欢随意翻一翻,看完后整个人就会特别平静”,周君柔说,那段时间这本散文集成了她的精神食粮。

在海量兴趣喜好中,看书是倍受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喜爱的一种喜好。书本是每一个人的精神食粮,它可以开阔视线增涨知识,也可以提高孩子精神层面的人格修养。

4打造好的自信心

在日常,总有一些的孩子面对挑战习惯退缩,喜欢说“我不可以”,这就是缺少自信心的表现。然而,自信是人格中要紧的特质,是每个孩子获得收获感的基础,也是一个人赖以存活和进步的原动力。

在清华的年度人物中,2016级本科生卢炜媛便由于她的自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所谓英雄出少年,刚大一的卢炜媛就代表清华获得了亚太年轻人模拟APEC中国区选拔总冠军,精彩的模拟更获得了委员本人点赞;三个月后,她从模拟亚欧外长会议中崭露头角,成为第一当选会议年轻人代表的中国学生,与外长王毅和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同台演讲。

自信使人自强,自信使人进取。假如说生活是一座山,那自信是向上攀行的梯。

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对于他的健康成长有着要紧意义。海伦凯勒过去说过,“信心是命的主宰”,在日常,拥有了自信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光彩。

大家当然可以给孩子树立几个“其他人家的孩子”作为学习的榜样,但,期望这种学习是向上的、健康的、没功利心的。学习其他人身上出色的品质、学习其他人好的习惯等等。

成绩是结果,学习的过程才愈加要紧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